不谋而同
                        bù  móu  ér  tóng
                        agree without prior without previous consultation
                     
                    
                        “不谋而同”的成语拼音为:bù  móu  ér  tóng,注音:ㄅㄨˋ ㄇㄡˊ ㄦˊ ㄊㄨㄥˊ,词性: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想法、行动一致,年代:古代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张既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基本解释:谋:商量;同:相同。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例句:唐代杜甫的《兵车行》中有句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倭寇,不谋而同辞。”这里的“不谋而同”形容遇到倭寇的两个人同时采取了相同的应对措施,没有事先协商。                    
                    
                      
                        
                        
                        
                      
                      
                        
                          | 拼音 | bù  móu  ér  tóng | 
                        
                          | 注音 | ㄅㄨˋ ㄇㄡˊ ㄦˊ ㄊㄨㄥˊ | 
                        
                          | 词性 |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想法、行动一致 | 
                        
                          | 英文 | agree without prior without previous consultation | 
                        
                        
                          | 年代 | 古代成语 | 
                        
                          | 解释 | 谋:商量;同:相同。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张既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今诸将不谋而同,似有天数。” | 
                        
                          | 例句 | 唐代杜甫的《兵车行》中有句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倭寇,不谋而同辞。”这里的“不谋而同”形容遇到倭寇的两个人同时采取了相同的应对措施,没有事先协商。 |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