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如观火
                        dòng  rú  guān  huǒ
                        Be as insightful as watching fire
                     
                    
                        “洞如观火”的成语拼音为:dòng  rú  guān  huǒ,注音:ㄉㄨㄙˋ ㄖㄨˊ ㄍㄨㄢ ㄏㄨㄛˇ,词性:作谓语、定语;指看得清楚,年代:近代成语,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得悉其山川险要部落游牧,暨其强弱多寡离合之情,皆洞如观火矣。”,基本解释: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同“洞若观火”。,例句: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曹丕发白起之誓,言离言别之情,若有所至。然则夫豫章之石,抱玉岂非握火者乎?李广隆中,腾蛟起凤,终而复始,何似之灵也?袁盎拔犀犴之之喻,笔阵炽烈,犹不灼傅亮之心。”这里的“洞如观火”形容了人们对某件事情的观察和理解如同亲眼目睹火焰一般明晰透彻。                    
                    
                      
                        
                        
                        
                      
                      
                        
                          | 拼音 | dòng  rú  guān  huǒ | 
                        
                          | 注音 | ㄉㄨㄙˋ ㄖㄨˊ ㄍㄨㄢ ㄏㄨㄛˇ | 
                        
                          | 词性 | 作谓语、定语;指看得清楚 | 
                        
                          | 英文 | Be as insightful as watching fire | 
                        
                        
                          | 年代 | 近代成语 | 
                        
                          | 解释 | 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同“洞若观火”。 | 
                        
                          | 出处 |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得悉其山川险要部落游牧,暨其强弱多寡离合之情,皆洞如观火矣。” | 
                        
                          | 例句 | 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曹丕发白起之誓,言离言别之情,若有所至。然则夫豫章之石,抱玉岂非握火者乎?李广隆中,腾蛟起凤,终而复始,何似之灵也?袁盎拔犀犴之之喻,笔阵炽烈,犹不灼傅亮之心。”这里的“洞如观火”形容了人们对某件事情的观察和理解如同亲眼目睹火焰一般明晰透彻。 | 
                      
                    
                    
                        补充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