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琴而治
                        míng  qín  ér  zhì
                        Rule by singing
                     
                    
                        “鸣琴而治”的成语拼音为:míng  qín  ér  zhì,注音:ㄇㄧㄥˊ ㄑㄧㄣˊ ㄦˊ ㄓˋ,词性:作谓语、定语;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年代:古代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基本解释:指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例句:唐代杜牧的诗《秋夕》中有一句:“竹音无远近,花影自鸣琴。”这句诗意味着自然的声音和景象可以让人内心得到治愈和平静,如同鸣琴一般。                    
                    
                      
                        
                        
                        
                      
                      
                        
                          | 拼音 | míng  qín  ér  zhì | 
                        
                          | 注音 | ㄇㄧㄥˊ ㄑㄧㄣˊ ㄦˊ ㄓˋ | 
                        
                          | 词性 | 作谓语、定语;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 | 
                        
                          | 英文 | Rule by singing | 
                        
                        
                          | 年代 | 古代成语 | 
                        
                          | 解释 | 指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 | 
                        
                          | 出处 | 《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 
                        
                          | 例句 | 唐代杜牧的诗《秋夕》中有一句:“竹音无远近,花影自鸣琴。”这句诗意味着自然的声音和景象可以让人内心得到治愈和平静,如同鸣琴一般。 | 
                      
                    
                    
                        补充纠错